当前位置:十点看书>穿越重生>无论魏晋> 第99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9节(2 / 2)

于是双方僵持起来,都没有贸动。

徐策这边是还在让孟岚带来的数十个亲信一个军营一个军营地平稳军心,告许他们有救了,有希望了,暂时不想大战。

石勒是想知道对方军中发生了什么,想探听虚实。

双方很快都得到自己想要的。

徐策手下的禁军都松了口气,士气开始凝聚,并在宣传部的指导下,知道了天降救星徐将军,把他夸的举世无双。

石勒知道了北方有支装备精良的鲜卑军来救,官员们留下他们断后,骑走了他们的马和铠甲正在南下,只有少量鲜卑保护他们准备去建邺。

马和铠甲?

只少量精锐保护?

石勒只思考了数息,就果断带兵退去。

他和鲜卑骑兵将手数次,早就知道那些铁骑的厉害,垂涎已久,若是有了这些马匹和铠甲,自己岂不是也能得到这样一只铁骑?

这十几万大军就是杀光也没甚意思,又怎能比得上获得无双的精骑的机会?

……

看着石勒数万人的带着滚滚尘烟退去,段文鸳是佩服的,只是花了一些马匹和装备,徐老大就已经把百官送走,同时把石勒引走,得到的禁军从晋朝的法律上也挑不出任何问题。

但是……

“那些铠甲给了石勒,没问题吗?”想想那些价值千金的装备,段文鸳感觉到了心痛。

每一件,那可都是能当传家宝的。

徐策微微一笑,神色轻蔑:“没事,那些东西,很快就要全军装备了。”

和上党拼工业产品,呵呵。

第110章 正中下怀

至此,苍秀儿的大计,基本算是过去了。

虽然损失了马匹和一部分军队装备,但用来换成十几万青壮,肯定是大赚特赚的。

但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

徐策接手了这支大军,那么他就要接手下这只大军的给养问题,这其实也是他能这么容易夺得这只大军控制权的根本原因。

经过一番统计,军中如今还有十三万四千的人口,加上他们来的援军,一共近十四万人。

在没有油水副食的古代,每人每天最低也要消耗半斤粮食,也就是说,算最低损耗,每天也要消耗三十吨左右的口粮,这样大的军队补给,基本需要一个州的所有粮食来供养,而先前石勒斩断粮道后,缴获的粮食最多够他们支持十二天。

东海王还活着的时候,把驻兵之地一再往南靠,方便水运,这才让东南的吴地和南边的荆州勉强供应了这些粮草,而徐策接手后,江东和荆州肯定是不会再给他们粮食的,那么这些粮食就要靠北地来供应,所以北边的冀州就有了这大军的控制权。

因此,徐策没有耽搁,只是做做样子阻挡了一下石勒,便开始带兵北上。

他们所在的地方向北三百多里,就是黄河,渡过黄河,再走百里,就是清河,那里有船和粮已经等着,只要到了,就能补给粮食,同时让一部分大军从空了的粮船上顺水而下,直至渤海郡。

剩下一部队便可以顺着清河北上,回到渤海郡。

这周全的准备被徐策安排下去通知全军,在知道了这些情况之后,这只大军便渐渐平稳下来。

徐策同时下达了命令,如果不想北上,想回洛阳者,可以自行离开,他们的大军会路过濮阳,到了那里,就可以离军,向东四百里就回到洛阳,到时想回家的,他绝不阻止,这之前还有些日子,你们还有时间可以考虑。

此话一出,最后一些思念家乡的士卒也安宁下来。

只是剩下的几天,他们需要在生死和亲人之间煎熬了。

倒是的有校官向徐策提议,觉得他可以带兵前去解救洛阳,迎皇帝去冀州,到时就有从龙之功,必然能成为司空一样的大人物,匡扶晋室,他们也可以带着家眷一起离开那四战之地,岂不两全齐美?

对于这点,徐策只淡淡地问了几句:“去洛阳,粮草何来?”

于是那校官立刻败退,粮草运输从来就是行军的关键,如今乱世,北方粮道根本不可能拖长到洛阳的范围里,这只大军若是回到洛阳,怕就出不来了。

七日后,大军到了濮阳,只有数百的人愿意离开军中,穿过被匈奴人盘踞区域,回到洛阳,剩下的,都随着徐策渡过黄河,去了北方。

而同样的是在濮阳,一些护送百官的鲜卑骑士们回来了,也带来了那些人的消息。

在和徐策分开后,那些那些南逃的百官贵族们,并没有能跑太远,就在一个叫汝阴县城找到了船,但是船只并不够他们一起下水,大约只有三分之一的人能上。

于是他们又上演了一番同室操戈,平时里的百官序位在这时可就没有作用了,靠的全是家中人多能打的说话。

襄阳王等几个还算有脑子的人,干脆顺着水南下,看能不能看再找到渡船。

而这时,石勒追上来了。

他们这么一耽搁,就被石勒撵上了。

只走脱了襄阳王等几人,剩下的人四下逃窜,毫无章法,还有人上船逃亡,被火箭射中船只后又急吼吼地跳下水去——反正都被石勒抓得差不多了。

他们这些骑兵骑术精湛,很快就甩掉了石勒,但大量马匹和装备带不走,石勒也没追来。

听说,那些贵族们被石勒抓到后,嘲讽了一番,便全部拉去活埋了。

徐策点点头,表示知道了,就让他们归队。

因为石勒嘲讽这些大臣们的视频已经被一位叫“日天哥”的up主发到网上了,视频里,石勒高傲地坐在主位上,看着这些以前光鲜的世族,聊起了他自己小时候去曾去洛阳,那时候“书同文,车同轨,牛马被野,余粮委亩”,至今也不过二十年光景,怎么这点时间,偌大一个晋朝就弄成了这个样子?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