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众人的忙碌中,赵含章贴出公告,免去今年西平县所有人的秋税。
和这一张公告一起贴出去的是征收西二街一带的贫民窟以作军营,她之后会屯兵西平,保卫西平。
两张公告一起贴出来,普通百姓们大多盯着第一张公告看,听衙役念完第一张公告,他们当即大声的议论起来,“这是今年的秋税不用纳了?”
“那省着点儿吃,还是可以撑到明年夏天的。”
“真是太好了,赵家三娘果然大慈大悲。”
大家议论纷纷,就没几个人注意听第二张公告。
衙役念完后一走,绝大部分人都不识字,也不在意这张公告,就凑在一起议论秋税的事。
但也有人专门留意到了第二张公告,来回看了两遍后挤出人群,跑回去告诉家主。
“赵含章要在城中屯兵?”
“对,就在西二街,郎主,那里要是重建起来,起码能囤千人,这么多人,将来这西平县岂不是成了赵氏的后花园?”
“要不要去赵氏坞堡提一提?”
“提什么?”宋老爷道:“你看这几天赵含章在县城里大刀阔斧的,赵氏有来一个人吗?”
现在西平县衙就是赵含章在做主,她手中有兵,谁敢惹她?
“范县令之女不是活下来了吗?西平县令本就要朝廷册封的,”那人道:“范县令一家殉城,留下来的范家女郎便是忠义之后,若是由她上书朝廷并请朝廷安排新的县令……”
宋老爷沉吟起来。
他们都不知道,此时,洛阳已经收到赵铭的书信。
折子和信是同时到达京城的,折子上交,信则是直接送到赵宅给赵仲舆。
作为当地的名门望族,赵氏是有权和有义务向皇帝报告当地情况的。
赵铭曾经也是定过中品的士人,虽然他不出仕,但写折子这种事难不倒他。
第133章 任命
不过朝廷没怎么把他的折子放在心上,翻了翻后就丢在那边,都没拿到朝会上说,只是在东海王议事时提了一句,“被赶跑的匈奴军溃逃到了汝南郡西平一带,西平县县令及主簿殉城了。”
东海王不在意,问道:“灈阳还在打?”
“是,汝南刺史还在坚守灈阳,正在和朝廷求援。”
大家看向东海王,所以派不派兵去救?
东海王思索片刻,发现自己派不出人手了,于是找了一圈,他道:“令颍川刺史去救。”
众人:……
颍川去年遭灾,今年日子也过得极为艰难,百姓外逃不少,还有不少灾民加入了流民军,自己揭竿到处做盗贼,派颍川去救?
东海王继续道:“让汝南给颍川出军粮。”
众人一想还真可以,汝南现在缺人,而颍川缺粮,正好。
于是都没反对。
傅祗听得额头一抽一抽的,但想到现在陈兵洛阳之外的苟晞,和收了一大半的京兆郡,他也没反对这个建议,只是道:“王爷,南撤的匈奴军必须清理,若不赶他们出江南,洛阳以东的就会丢失。”
东海王简单粗暴的问道:“我还有兵马可派吗?或许你问问陛下可否派禁军出去平乱?”
傅祗道:“王爷何不说服成都王和苟刺史先一致对外御敌?”
东海王这段时间压力极大,烦躁不已,直接道:“难道我不想吗?奈何门下没有三寸不烂之舌的谋士,不如傅中书代本王走一趟?”
傅祗沉默了一瞬后点头应下,表示愿意去见一见苟晞。
东海王不觉得他会成功,冷笑着让他去。
赵仲舆见他们商量完这件事了,便道:“西平县令殉城,应该给他们派个新县令去,王爷可有合用的人选?”
东海王现在就缺人,他怎么会派人去西平那样被匈奴围住的小县城?
又不是什么重要关塞,因此不在意的挥手道:“诸位爱卿看着办吧。”
其他人都知道西平是赵仲舆的故乡,因此也乐得卖他一个面子,纷纷问道:“赵尚书可有推荐的人选?”
赵仲舆道:“县令的人选没有,县丞倒是有一个……”
赵仲舆推荐了自家侄子赵铭。
便有人道:“我记得赵铭早年定品,定了中品,那他出任县令绰绰有余,为何只定县丞?”
赵仲舆道:“他没有经验,目前只有做县丞的才能。”
可他当了县丞,还有谁敢去西平当县令?
不说赵氏是西平望族,就说赵铭的品级,他都中品了,那当他的县令,怎么也得是个中品或者上品吧?
但不管是中品还是上品,谁会去一个小小的西平县当县令,而且还有可能受制当地士族?
大家都觉得赵氏太装,直接县令就是,假装谦虚给谁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