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十点看书>穿越重生>汉儿不为奴> 第九百六十章 铁骨侯爷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百六十章 铁骨侯爷(1 / 2)

“什么通虏案,为何刑部不知道!”

那中年男子乃是上旬廷推的刑部右侍郎朱云构,其父便是当年随赵拱日等一起开城迎清兵的刑部侍郎朱之臣。

自周士相领军渡江北伐后,南都朝堂有很大变化。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不少在清军打来后,既不想舍命抗清,又不想失了名节当汉奸的前朝官员来投。其中的典型人物就有从石船山赶来的王夫之、从衡阳赶来的蒙正发、在广东就削发为僧的金堡等人。

这些人从前在永历朝时都做过官,永历逃跑后,他们处在清朝统治之下却不想出仕清廷,便都隐居起来,自称为大明遗民。等到听说太平军光复南京,唐王在南都祭了孝陵,登基为帝后,这些人便从各自隐居之地千里迢迢赶来南京。因为他们从前的名声很大,又是主动来投,对于定武政权的法统性有很大帮助,所以定武帝对来投的一律授官委任,更亲自在宫中办了一次宴席接见这些名望很大的官员。

除了这些从各省陆续赶来的“遗民”外,便是大批父祖曾在明朝为官或本人在明朝做过官的士人投入朝堂。其中大半都是江南出身的士绅。因为太傅钱谦益就是江南士绅领袖,周士相率军渡江北伐时为了稳定江南局面,给钱谦益放了不少权,结果钱谦益就将这些人都引入了朝中,分在大小九卿衙门、翰林院为官。诸如从浙江赶来的黄宗羲得授翰林院掌院学士,钱谦益的门生冒襄也在院中当学士。

朱云构这种降官之子因为家族关系得以出仕,任了刑部右侍郎。太傅钱谦益将接连不断的士人来投称之为“众正盈朝”,定武帝也高兴的说道此乃中兴之象。

不过因为当年永历帝册封周士相为粤国公时,曾有仿金厦延平例给周士相设六官的便宜任事之权,打那时起,广东的军政实际就是由周士相所设六官主持。唐王监国及恢复南都以后,太平军仍处于战争之中,所以周士相除了将内阁架子搭起来,对于六部等衙门并未用心,只在内阁安插了丁之相、袁廓宇等人,其他各部和大小衙门没有安排什么人,便是安排了也不过是挂个虚名,实际军政事务仍是由齐王府掌控。导致大小衙门都是个摆设,甚至连俸禄都要由齐王府发下。

当官没油水,俸禄要受人所制,这官当得自然是没有滋味的。换一些见识少的,只怕就弃官而去了。然而在这些来投“遗民”和江南士绅看来,齐王府掌管军政不过是权宜之计,王府所设六官也不过是临设,一等局面安定,总要裁撤。届时,国家大小事务仍是由内阁、六部督统,故而现在虽看着无权无势,但将来必不会如此。加上他们大多数人几乎根本就不缺钱使,他们要的只是在定武朝堂上的名份和地位,因此哪怕待遇低下,每日钻营要入朝的士绅都是不计其数的。

也不是没有人担心掌控定武朝廷实权的周士相会和当年的孙可望一样图谋篡位,但再一想晋王李定国、闽王朱成功、顺王李来亨等有兵权的王爷还有好几个,这周士相真要敢做孙可望,未必就能如愿了。再者,满清犹在,吴三桂那边也奉立着永历帝,周士相也不能不掂量掂量他有没有做孙可望的资格。再怎么说,皇帝将嫡亲侄女嫁于他周士相,虽未成亲,但周士相已经是事实上的朱家女婿。女婿造丈人的反,这可是天然短了道统的事,智者而不为。在此想法下,定武朝堂上的官员对于大明朝能够中兴还是抱有一定期望的,但他们效忠首选肯定不是为臣子的齐王,而是为君的定武帝。

只一些实在是寒门子弟,没有关系的士子才会转而相投齐王府,为自己谋个前程,但齐王府那边对于这些人也并不待见,王府热衷用的都是太平军的人物,以及难得几个被齐王看上眼的人物,所以这南都不得志的士子还是很多的。就是这帮士子被齐王府用了,也多是安排一些他们看着十分不堪的杂务,或是吏员就能办的事,这让他们觉得自己被大材小用了,甚至是被轻视,往往做不了几天便摞摊子走人,然后和友人往哪小店一坐,几杯酒下肚便是怪话连篇,说那齐王终究是个秀才,算不得真正的读书人,其行事更近武夫,而非文臣,与彼辈那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朱云构的问题并没有得到那百户的细说,而是在那反问他一句:“你是何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