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继红笑容更大,“可不是,村儿里大家伙儿听说了,都去问候他,老爷子又讲起他年轻时候带着突击部队找埋伏点的事儿,他还说呢,要多活几年,住砖房。”
日子有奔头,人就更有活下去的希望。
家庭的磁场积极向上,当然就会越来越好。
赵村儿大队现在几乎家家都是这样的精神面貌。
孙继红瞅见丁巧巧领着儿女过来,他们身后,还有单独过来的宋文瑞,跟哥哥弟弟一起来的包小雨,便对余秀兰道:“我不耽误你,先走了。”
她走后,余秀兰对丁巧巧招呼一声,便低头对宋文瑞、包小雨和丁巧巧儿子许小虎道:“你们先进去随便坐吧。”
她没问宋文瑞和包小雨,他们家长为啥没来。
王英慧那身体、那心性,估计又得躺一段儿时间。
田桂枝那不重视闺女的德性,也难改,包小雨能来上学就行,别的不好多挑。
宋文瑞和包小雨也都没在意他们没有家长送,脸上全都是上学的兴奋,找了座位,坐下后还在新奇地张望。
丁巧巧变化很大。
许正义和她婆婆都生病,她一个人照顾他们,要扛起整个家,还要兼顾学习,选饲养员。
那段儿时间,全村都觉得她像是一根绷紧了的弦,随时有可能绷断。
赵新山甚至还提出,直接安排她干饲养员吧,就当是看在许正义的面子上,照顾他们一下。
但许正义不愿意,丁巧巧也不愿意。
因为许诚,大伙儿就算表面上顾及着老许副队长过去的情分,私底下免不得也要说嘴,许家为了在村里堂堂正正地挺直腰板儿,必须凭本事。
好在,丁巧巧确实靠她自己选上了。
一段儿时间过去,她挺过来了,一贯的低眉顺眼没了,眼神里有了几分当家女人的坚定。
余秀兰跟她聊了一句,明显感觉到她整个人有了活气儿。
“孩子在学校,你就放心吧,不会有人欺负他们的。”
丁巧巧望着教室里过分安静的儿子,手微微揽着大女儿,道谢:“麻烦你了,余老师。”
“没事儿。”余秀兰看向她女儿许小诗,柔下声,“快去教室吧,他们班人快齐了。”
丁巧巧点头,领着女儿去吴老师那儿。
之后,其他几个老师陆陆续续走进教室,余秀兰最后一个进去。
几个新教室的面积格局一模一样,一进门便是讲台讲桌和一个两米长的黑板。
黑板上方,是赵柯特地去公社请段书记和吴主任手写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一个年级单独拥有一间教室,教室格外宽敞。
教室南北,各有两扇双层的玻璃窗,上午明媚的阳光洒进来,有孩子故意仰头去接阳光,其他孩子纷纷效仿,稚嫩的脸上满是纯粹地喜悦和兴奋。
第一天的第一节 课,不是正式上课,是老师们给学生们的欢迎仪式。
每个老师的开场白都一样:“同学们好,我是你们未来一年的老师,很高兴和你们一起上新教室的第一节 课,这里是你们的起点,未来你们会走出赵村儿大队,走向各行各业,走向不同的光辉人生。现在,我代表赵村儿大队小学,正式欢迎你们入学……”
孩子们身体挺得溜直,小手背在身后,目光灼灼地盯着老师们。
他们坐在赵村儿大队最好的房子里,仿佛身上披着荣耀,眼前一片光明。
外村儿的家长们陪着自家孩子来报道,不敢在干净透亮的玻璃窗上留下印子,隔了一段距离向教室里张望,依旧能够清晰地看到自家孩子的脸。
他们打量着教室,打量着宽阔平坦的操场,打量着浑身文化人气质的老师们,打量着赵村儿大队的孩子们……满眼都是羡慕和期望。
赵村儿大队竟然让全村的孩子都上学了。
赵村儿大队给村里的孩子们创造了这么好的学习环境。
他们的大队,什么时候能像赵村儿大队这样呢?
下课后,外村儿的家长们一个劲儿地嘱咐孩子要好好学习,别辜负这么好的学习环境,别浪费这么好的学习条件。
外村儿来的孩子们同样羡慕地看着身边走过的赵村儿本地学生,郑重地点头。
新教室和开学前的动员课效果十分好,学生们一直对上学保持着极大的积极和热情,每天到点儿就从四面八方往学校去,到点儿再从学校四散开。
赵村儿大队的托儿所也开了,分成了两个班,大班五到七岁,小班三到五岁,从村里扫盲班选出两个生育过的年轻妇女带他们。
两个托儿所老师也都是正经考核出来的,有工资拿,甚至因为责任重,任务重,大队每个月额外按人头数给她们一部分工分。
累归累,照顾孩子也比以前繁琐,可风吹不着日晒不着,拿着不低的工资,在家里的地位直线上升,两个妇女毫无怨言,干劲十足。
郑母陪着郑美珠在赵村儿大队坐月子,自然发现了赵村儿大队新学期的变化。
村子里少了很多疯跑的娃娃,上下学的时间,总能看见孩子们从赵新山家门前走过,而且时常能看见宋文瑞。
小宋卓经过这一遭事儿,性子变得沉闷了不少,一直黏在姥姥和妈妈身边,只有学生们上下学的时间,才会站在外面盯着来来往往的孩子。
郑母既要照顾女儿,又要照顾小外孙女,多少有些分身乏术,可也关注到了外孙的情绪,便提议送他去赵村儿大队的托儿所玩儿。
小宋卓表现得很抗拒,抱着她的腿流眼泪,好像没有安全感似的。
郑母安抚他的情绪:“等你妈做好月子,咱们就回家了,你可能就见不到赵村儿大队的哥哥了,要趁着剩下这段时间,跟他说说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