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温下携带,开盖即可享受到清凉可口的“冰啤”,让灵魂瞬间得到升华的冰源啤酒系列,最能让人感受到大热天喝冷饮的魅力,这可比所谓的黑科技“啤酒冷冻柱”还要神奇。
慕名而来的游客更多了。
其实,除了做啤酒生意的,或者少数啤酒爱好者,专程为了喝啤酒而出国的人并不多。但不少本来就打算出国旅行且喜欢喝啤酒的人,在国内啤酒价格飞涨,甚至供应紧张的前提下,看到宣传后,将出游地改在中国,旅游的同时顺便喝个痛快,是相当顺理成章的事儿。
于是,在国内各大城市,出现了很多外国人畅饮的身影,且各有各的姿态。
在羊城的酒吧,一人来上两箱啤酒,张嘴吹瓶,势如破竹,并用迷离的眼神打量来往姑娘的,可能是南美人——所谓一个喝过全世界各类啤酒的人,就是一个泡遍全世界姑娘的人。泡妹子成功后开瓶啤酒庆祝;在泡妹子失败后,还是可以开瓶啤酒浇浇愁。
在沪市的酒吧,独自一人一酒在角落里享受寂寞,并用深沉的眼神打量来往姑娘的,可能是欧洲人——所谓喝啤酒,而不是让酒喝。喝酒不是为了喝酒,而是与上帝对话,当然,与灵魂契合的妹子对话也不错。
在首都的酒吧,喝杯冰啤酒都想往里面放两片枸杞,用有心无力的眼神打量来往姑娘的,可能是……呃,要么是年纪大了需要养生,要么是喝多了。
不过,喝酒的姿势再奇葩也没关系,带来的效益才是实在的。
官方统计数据显示,国内一季度入境游人数,对比去年同期暴增50%。
单单啤酒消费不算什么,但啤酒喝痛快了,美食要不要品尝呢?商品要不要选购呢?还有,要不要带点啤酒回去呢?不带也没关系,要不要跟亲友推荐一下呢?
还别说,国内消费者在身边都能看到一个个畅饮的歪果仁,国产啤酒人气大增之余,还有一种自豪感在涌动。
看你们一个个国家的,不是啤酒大涨价,就是买不到啤酒,没一个能打的;看我们国家,啤酒价格倒也动了,但只是跟风的微涨,关键是,随便喝。
连啤酒自由都做不到,还发达国家,呵……
这种人有我无的不公平境遇,天生就带有一种爽感。
这种爽感,能让人喝两箱啤酒而忍住不嘘嘘。
哪怕不在网上吹爆,难道不应该来一瓶,哦,是一箱国产啤酒庆祝庆祝吗?
……
第643章 送上船
中国啤酒消费较往年高涨的同时,世界啤酒行业局势逐渐明晰——啤酒花将进入全面紧缺时代。
在最佳采摘期内采摘的啤酒花,还要经过冷干、烘烤、回潮、打包、冷藏等一系列深加工才能送到各个酒厂去——科学家已然发现,正是在烘烤阶段,“唤醒”了啤酒花的病变基因,这似乎验证了是气候变化诱发的感染病。
但要从成堆冷藏的啤酒花中通过基因验证筛选出病变啤酒花,基本等同于痴人说梦;而科学界给出现病变症状的啤酒花种植园开出的药方是,莫得法子了,推倒重来吧。
问题是,这样一来,40%的啤酒花种植园感染最严重,确定要推倒重来;还有15%的种植园存在着很大的病变隐患……这意味着,世界啤酒花也可以确定将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
一些品种的啤酒花价格已经上涨800%,有的品种已经彻底断货。澳大利亚和南非没有受到影响的种植园,目前已经被预定至2020年。
这迫使大大小小的啤酒商各显神通。
巨头们想尽一切办法增加啤酒花采购;一些食品实验室尝试培育出特种酵母菌,宣称要让啤酒酿造摆脱啤酒花的束缚;还有一家美国啤酒商“物尽其用”,索性利用“病变却无害”的啤酒花生产出“臭味”啤酒……
于是,一个号称是“生命不能承受之臭”的套餐出现了——喝着散发出一股强烈刺鼻味道的“臭味”啤酒,生吃因自然发酵而散发着恶臭、且味道有点酸的鲱鱼罐头,餐后再来一个榴莲甜点……
沃德天,哪怕是对啤酒风格容忍度最高的美国人,能经得起如此“重口味”的,也寥寥无几。
各国网友纷纷调侃,只是想象,都令人窒息了;对啤酒的爱再经得起考验,也无法来一口“臭味”啤酒——不喜欢喝啤酒的人顶多吐槽一句这是“尿水”而已,如果是“臭味”啤酒,简直就像“尿水”里掺shit,呕……不敢想了。
好吧,唯二的好处是,除了给深受啤酒涨价之苦的各国酒客们找点乐子,还让拥有大批“病变”啤酒花的啤酒巨头们彻底死心了,将“病变”啤酒花统统送入了销毁车间。
至此,所有啤酒相关的上市公司股价暴跌,啤酒行业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恐慌情绪。
首先遭受重创的,是概念得到热炒,蓬勃兴起的“精酿”啤酒行业。
“停业变成了关停。”
“江湖再见(thelastgoodbye)……”
“酒没了,精神永在……”
在全球,一大波精酿啤酒小厂宣告破产,拉开了行业洗牌战争的残酷开端。
事实证明,规模依然是这一行业的命脉。
或者说,人类商业组织扩容的一大目的,便是整合上下游和统一市场,进一步加强价格和品质上的竞争力——这在啤酒行业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精酿啤酒的发展,无论是稀缺原料的获取、流程成本的控制,还是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都不如跨国啤酒集团更有优势。
在原材料价格飞涨时,那些啤酒巨头,将市面上剩余的原材料资源彻底瓜分或垄断,让小品牌几乎无路可走。
当然,即使是百威英博这样的巨兽,也不轻松。
无奈的减产让他们不得不进行势力收缩——一些市场利润贡献率低的区域,被迫放弃,譬如亚太地区;将有限的产能供应重要的利润池,譬如美国……
无论大大小小的啤酒商有怎样的挣扎,但有一点是行业公认的,那就是以清源啤酒为首的中国啤酒势力,已经迫不及待想要通过这场战争,竖立新兴领导者的形象!
本应对此反应最激烈的世界前几大啤酒巨头,还没来得及表达一下愤怒,就陷入了与嘉谷没完没了的谈判拉锯中。
几大啤酒巨头不能着急。一来是因为他们多多少少还有存货撑着,二来,是不希望被嘉谷割去太多的肉——如果只是花钱,花再多的钱也愿意接受,但如果是“引狼入室”,就不能不硬着头皮强撑了。
嘉谷不着急,是因为……
“我们急个屁啊。身处酒精饮料行业的好处是,人们倾向于在好的时候喝酒,但在不好的时候也一样会喝,甚至更想喝。”齐政笑骂道。
身处变局,最近意气风发的何长川亢奋道:“您说得对,拖得越久,百威英博他们收缩的空间越大,我们突破新市场就更容易。”
要知道,与其他许多食品和饮料的全球市场不同,啤酒消费者对本地风味和民族品牌的忠诚度较高。因此,很少有一个口味的啤酒能够在全世界范围内畅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