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十点看书>奇幻玄幻>超级农业强国> 超级农业强国 第352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超级农业强国 第352节(1 / 2)

陈建章风轻云淡地一笑:“我们充分挖掘了野生大豆的杂种优势,把野生大豆驯化中丢失的控制优良性状的基因重新‘捡’回来,运用到现代分子设计育种中,在光周期、大豆百粒重、单株荚数、叶柄夹角等产量重要性状的关键基因上取得了较完美的平衡。嗯,抗病性确实不太突出,也才对常见的真菌性病害具有明显的抵抗性……”

“还有没有天理!”潘德尔强忍住吐槽之魂,其他大豆专家也都是类似的表情。

陈建章无疑是承认了“嘉豆13号”的培育是建立在野生大豆资源基础上的,但后面就是对“运气好”这一说法的打脸了。

野生大豆是有不少优良性状没错,但在驯化过程中,50%以上的遗传多样性会在栽培大豆中丢失。嘉谷能将控制重要性状的关键基因在栽培品种中固定下来,可不是一句“运气好”就能解释的。

还有,抗病性不太突出?大豆病虫害已发现的有30多种,其中真菌性病害最多,能抗常见的真菌性病害,还要啥自行车?

明白大豆进化机制这个“小妖精”的难缠程度的人,莫名地对嘉谷的育种能力有了一些敬畏。

潘德尔也闭口不言,变得沉默起来。

这是一名育种学家,见到革命性变革时的自然情绪。

他曾经所熟悉的,他曾经所学习过的,他曾经所擅长的东西,不期然间,就发生了改变。

这是被“灵阵”降维打击的常态。

灵阵运用在育种上,最直接的效果就是能“人工”筛选控制优良性状的基因并迅速地固定下来。

在嘉谷实验室的研究员眼中,往往是这样的——咦,我们“捡到”了控制产量、品质等性状的多基因;咦,我们完成了不同复杂性状间的耦合;咦,我们创制了革命性品种……

这其实并不仅仅是狗屎运。

在被“万念归一阵”笼罩的嘉谷实验室与试验基地中,研究人员的注意力很容易集中。专注度高了,渐进的异变也好,强烈的突变也好,研究人员都相对容易明确关键调控单元,缩短了关键基因的挖掘周期。

天才的灵光乍现,埋头苦干的学者的呕心沥血,在金手指的光环之下,都如烟尘一般缥缈。嘉谷实验室就这么一步接一步的,正确步骤多于试错步骤的做了出来,首先实现了大豆的“绿色革命”。

当然,在潘德尔等外国育种学家看来,这就是嘉谷的研究水平高超。

“看产量吧。”

“对,看产量最直接了。”

“产量最让我兴奋了。”

被金手指光环碾压的国际大豆专家们,打哈哈的看向前方收割的豆田。

“……实收面积一百亩,按标准含水量13.0%折算,亩产443.5公斤……”很快,急不可耐的国际代表团,迎来了实测数据。

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代表团还是一连说了好几个“不可思议”。

中方人员自然是欢欣鼓舞,其他人……五味陈杂。

当然,“嘉豆13号”在黑省推广种植的面积够大,为了得到更准确的数据,代表团辗转多地,进行实收实测。

“实收面积二十亩,亩产415公斤……”

“亩产398.9公斤……”

后者,是在生产条件最差的一个农场测得。

但这比第一个测出的最高产量还要令人震惊。

因为,最高产纪录是说明不了太大问题,也不具备普遍性意义的。

参照国际其他国家的大豆试验,在上个世纪,岛国有亩产300多公斤的记录;意大利有亩产400公斤的记录;美国密苏里州更是创造了至今世界无法打破的大豆高产神话记录——每亩千斤!

但这些记录,都是建立在不计成本的田间管理,特殊光热条件和专水专肥基础上的,天时地利与人和等各方面因素都做到了绝佳的水平。

而中国人的“嘉豆13号”,从生产水平较高的地块,到生产水平较差的地块,基本可以确定了实现了亩产400公斤属常态的大面积产量目标。

如果说,美国的大豆育种学家还是心情纠结,巴西和阿根廷的代表团专家,已经果断跪舔了。

一瞬间,陈建章身边已经围满了人,都希望能将此品种授权给他们,让他们在巴西和阿根廷试种。

潘德尔被挤到外围,酸溜溜地想道:哪怕是为迎合中国市场,你们就不能矜持点吗?

他转念一想,这也是一次见证大豆产业历史的时刻,不矜持大概才是常态。

……

第621章 一“豆”成名(3)

美国,《芝加哥论坛报》的编辑部。

“凯蒂,这是你采访回来写的报道?”总编皱着眉头看完大纲,抬头问道。

“对,大豆育种学家潘德尔刚从中国考察回来,我就幸运地得到了专访的机会。”女记者凯蒂兴奋得满脸红润,她不由自主地提高了声音:“这可是‘东方魔豆’的第一手资料。”

“东方魔豆?”

“嗯,这是我给中国人的大豆新品种起的称呼。要知道,过去几十年里,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都发生了产量翻番的‘绿色革命’。与之相比,大豆产量却始终处在缓慢增长状态。中国人的成果,宣告了大豆‘绿色革命’的到来,当得起任何赞誉。”凯蒂说得兴起,却没有注意到主编的脸色。

凯蒂是一个漂亮而有才华的年轻女记者,但是,在卧虎藏龙的媒体界,仅靠漂亮和才华是不够的,她要有出彩的报道,才有出头的机会。

《芝加哥论坛报》是一家大型媒体机构,是芝加哥地区和美国中西部的主要日报,但凯蒂不幸地被分在不受重视的农业组。

就在这时候,凯蒂发现了“东方魔豆”的机会。

《芝加哥论坛报》的覆盖地区,恰好也是美国大豆的主产区,她相信,来自东方的革命性大豆品种,必将是一个爆点。

然而,总编揉着腮帮子上的肉,语气淡淡地点评道:“你不觉得报道中赞誉太过了吗?要知道,过去这么多年,我们国内的大豆单产也一直高企,说中国人带来了大豆‘绿色革命’,未免为时过早了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