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十点看书>奇幻玄幻>超级农业强国> 超级农业强国 第120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超级农业强国 第120节(1 / 2)

恰恰相反,现在的安市人,头顶一片乌烟瘴气的天空,鼻子呼吸着污浊的空气,脚下踩着沾染了污染物的土地。

但前世去过安市旅游的齐政知道,安市在以后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就从一个“全省十大污染城市”,蝶变成了一个全国生态宜居城市。

因此齐政力排众议,将安市列入总部进驻地候选之一。

随着深入的了解,嘉谷高层体会到了安市凤凰涅槃式的蜕变决心,也理解了齐政为何将其列入候选地之一。

安市的自然环境资源十分丰富,在上个世纪末全国“无工不富”浪潮的冲击下,安市发展心切、不甘落后,同样走上了一条工业立市的道路。

由于受到产业基础和科技能力等因素的制约,安市引进的多是建材、化工、印染等污染重、能耗高的行业,虽然效果显而易见,一举捧到了“小康”的牌匾。

然而,高强度的开采和资源消耗,排放严重的项目,让青山绿水逐渐变成了白山灰水,清清溪流开始变得浑浊不堪。

到本世纪初,安市污染达到了临界点每年直接排放的上千万吨污水,造成水质变成了劣v类;乡镇林立的烟囱排出红、黄和黑色的烟气;林木矿产资源的过度开发,造成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发……

安市因环境破坏严重受到了国家发出的黄牌警告。

振聋发聩的警钟犹如醍醐灌顶,让安市人冷静了下来,开始审视自身的发展之路。

新一届的安市决策者经过反复研讨,安市的未来发展之路逐渐清晰起来走生态立市之路,以生态提升区域经济。

安市决策者痛下决心,启动“蓝天碧水净土静音行动”,对全市的污染企业做出综合治理,强制关停污染企业一百多家,淘汰落后生产线近百条,复绿了两百多处矿山……

安市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系列化的关停行动对当地的工业和经济带来了致命的后果,gd直接缩减了二十余亿元,财政收入的13化为乌有,简直是痛彻心扉。

但恰恰是这份“痛割二十亿元换取蓝天碧水”的决心,打动了嘉谷高层的心。

喊出“生态发展”口号的地方政府不少,但能有安市这样的决心并切实付诸行动的,着实少见。说到底,谁又不希望在一个山峦青翠、河流清澈、空气清新的地方工作生活呢?

而对于现代企业总部来说,交通通讯尤为重要。

在这一点上,安市也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安市地处长三角腹地,与沪市、杭城、金陵、苏城等一二线城市均在两三个小时的交通圈内,完全可以成为长三角城市的“后花园”。

安市同样在一边铁腕治理环境生态问题,一边大力发展接续替代产业。

因此,面对送上门来考察的嘉谷集团,安市决策者的眼睛都绿了。

……

第188章 一座城市的决心(下)

真要说起来,基于安市的区位优势,想要入驻的企业自然不在少数。

但当年“工业立市”的隐患历历在目,关于什么企业能入,什么企业不能入,安市牢牢控制了阀门。

而嘉谷无疑就是安市最欢迎的企业类型。

在农业领域,安市的重点在扩大特色种植业比重、推广生态农业以及塑造特色农产品品牌等方面。

特色种植业主要是种植花卉苗木等经济作物。安市的茉莉花和栀子花等花卉苗木在长三角颇有名气,该市计划以此为契机,重点建设大型花卉苗木交易市场,提高茉莉花、栀子花、竹子等产品的知名度和附加值。

安市市长去年带队参加了春城农博会,对农博会上的明星企业嘉谷集团印象深刻,了解到嘉谷集团有意搬迁总部后,简直笑得合不拢嘴。

嘉谷集团的体量,在国内农企中已经是名列前茅,而其对绿色农业生产的理念和践行,极为符合安市的生态发展之路;而嘉谷大力组建的实验室,研究的内容也是名副其实的生物高科技,简直是安市最理想的吸引对象。

再听说嘉谷是要建设一个标志性的集团建筑群,能提升城市的对外形象,更是连后槽牙都笑出来了。

为此安市下的血本也够狠,直接将城市新区地图拿给嘉谷,让嘉谷随便挑选喜欢的土地来建设总部,承诺土地价格折半,企业所得税五年免五年减……

这个决心是够大的,虽然比不上沪市那种寸土寸金的地方,但就算是在安市尚未完全开发出来的地区,这土地价格折半,嘉谷总部用地预估不会低于一千亩,这相当于就是两三个亿的土地出让金拱手相让,仅这一项就足以让嘉谷高层怦然心动了。

对此王昱业一针见血地指出“安市这么大的动作,肯定是意识到本土缺少具有全国影响力企业的短板,希望拉到标志性企业进驻,起一个带头示范效应,继而赢得全国范围内配置和集聚生态农业资源的话语权,并且发挥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我相信,不只我们,他们肯定接触了不少同量级的企业。”

齐政耸耸肩“但是估计同量级的企业根本不会看得上安市这样的三线城市。”

王昱业说道“所以他们对嘉谷的寄予厚望。毕竟,要碰上一家大企业总部搬迁并且将其纳入驻地考察范围的,独此一家,别无分号。”

齐政道“其实,总部如果设在安市还是不错的,安市的地理区位优越,底子也在,相信治理后的自然环境优美,远离大都市的喧嚣,比较清静,人文环境也不错。地方政府也能根据自身定位和产业规划,通过税收、补贴等优惠政策引资设厂,帮助我们完善供应链。”

另外,从员工管理的角度看,在安市做企业也有很多好处。

首先是心静,没有那么多声色犬马让大家分心;其次是意平,不容易被谁谁谁发财了跳槽了之类的消息所干扰;然后是知足,这么小的地方,上档次的雇主几乎仅此一家,人家对你还不错,就不要胡思乱想了吧。

嘉谷毕竟不同于it类高科技企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高得恐怖,安市优越的区位优势足以留住嘉谷需要的人才了,再加上地价便宜,空气新鲜,环境优美,这些都是一线大城市所无法比拟的。

里里外外算起来,不知道省下多少钱,创造多少价值!

当然,小城市的公司要想做起来,也是有前提条件的。一般的基础设施如电力、交通、通信等硬件要到位之外,更重要的是各种公共服务要到位,其中最重要的是法治、教育、医疗三大块。

毕竟,环境好不能当饭吃,对大多数人来讲,接受小地方的一个前提条件是既能赚到钱,也能比较舒服地生活。

拜之前的“工业立市”所赐,给安市留下了不错的底子,基础设施相当完善;教育医疗等服务因为地处长三角腹地,接受一线大城市的资源外溢,也称得上是良好。

各方综合下来,最终嘉谷管理层得出共识——安市列入重点考察范围,但是不见兔子不撒鹰,一切看安市能给出多少优惠政策和扶持再决定。

安市充分展示了什么叫做诚意!

除了土地出让方面的优惠上,安市政府还为嘉谷考察团“保姆式”服务,安排专人陪同考察团去了全市各地考察,积极推介农业资源。

市府同时开通生态农业经营项目快捷服务绿色通道,以项目审批一条龙服务为目标,全面提升政府行政效率。

政府引导金融资本和重点项目投向“三农”,承诺为嘉谷体系的生产配套企业金融上的优惠政策。

同时邀请嘉谷共同开发安市的旅游资源,打造优质休闲旅游项目……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