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苏昉一语即出, 立刻想到陈元初陈太初并不知晓此事, 顿时懊恼不已, 对着九娘也深深作了一揖:“对不住——, 我一时情急失言了。”
九娘赶紧扶他起身, 摇头笑道:“此间屋子里, 都是阿妧最亲近的人, 又有什么干系?只怕吓到两位表哥。”
陈元初和陈太初面面相觑, 看向他们三个。
九娘转身对着陈元初陈太初行了万福:“还请二位表哥恕罪。实乃匪夷所思荒谬绝伦之事, 无从说起。请容阿妧略说上一说。”
屋内九娘温柔的声音如潺潺流水,说起翰林巷木樨园听香阁的孟妧,因一场出痘离魂, 阴差阳错结识了荣国夫人的在天之灵, 入女学,练捶丸,到田庄里被夫人告知永安陵的重弩,再到阮玉郎、张子厚和夫人的渊源。她娓娓道来,清澈如水的声音在这夏日里将众人回味了这七年来的种种。有悲有喜, 有生有死,有恩有仇, 丝丝入扣, 息息相关, 纠缠不清。
屋子里放置的冰盆静静吸收着一丝丝暑气,慢慢从坚冰消融成冰水,四角先化成了钝钝的椭圆形, 积下的水从一滩合成了一汪,渐渐淹过那角,一点点吞噬着剩余的陆地。
陈太初静静凝视着九娘,她言语中多是感恩,可被鬼魂缠上的她,没说的还有许多载不动的愁。那位夫人嫁给了苏瞻那样的男子,有王璎那样的妹妹,芳龄二十多就早逝,心中必然许多苦许多痛,一样也会让阿妧承担着,至少也会让她感受到那种痛楚。
难怪从最初始,阿妧就待宽之格外亲切。难怪她那么在意荣国夫人逝世的事。甚至她也爱吃辣。那位夫人心有不甘,也许借阿妧想弥补苏昉,又或为自己出气。
一饮一啄,各有前因,天意难测。
***
千里之外的汴京城,过去几个月里山陵崩,宗室亲王们死的死伤的伤贬的贬、秦凤路失守、永兴军路告急,万事不顺。百姓们跟着亲身经历了民乱、士子静-坐、陈家蒙冤等事,惶惶然不得终日。终于盼到燕王出使,苏相理政,大败西夏。城中一扫往日阴霾之气,行人脸上都露出几分笑意。
这几日汴京七夕的氛围已浓,灯火万家城四畔。街坊巷陌彩楼已搭建好,只差彩灯未挂。勾栏瓦舍热闹非凡,铜钱入箩声,喝彩声,叫卖声,乐声歌声说唱声交杂在一起,传出几条街去。汴河上星河一道水中央,画舫乌篷船往来穿梭,丝竹笙乐不断,高台上舞姬水袖舒展,引来两岸纳凉的人们阵阵喝彩。夜色中树荫下,少年郎君和小娘子欢笑打闹着。
苏瞻回到百家巷,公服未换,先往后宅正院给母亲请安,一进垂花门就停住了脚。
院子里灯火通明,仆妇女使侍女们环绕,廊下传来老夫人的笑声。苏瞻制止了要通报的侍女,慢慢走到合欢树后,见张蕊珠身穿银白滚芥黄细边窄袖衫配了嫩黄长纱裙,正在教八岁的二娘踢毽子。两只彩色毽子上下翻飞,煞是好看。苏二娘年方八岁,身量不足,此时小脸绯红,满面笑容。
他已经有许久未曾好好关心过这个女儿了,苏瞻暗叹了一声。
廊下给老夫人打扇的晚词笑道:“相公回来了。”
张蕊珠和苏二娘齐齐停下脚,转头看向垂花门处,却没见到人。众仆妇已经收了笑,肃然躬身行礼道:“郎君安好。”
“大郎怎和孩子们捉迷藏?别藏在树后头,二娘,去拉你爹爹过来。”苏老夫人笑道。
苏二娘素日里就惧怕苏瞻,手里紧紧捏着毽子,垂头看着自己的脚尖,原地扭了几下,往前走了两步远远地朝苏瞻道了万福:“爹爹安好。”声音照例小得如蚊虫嘤嘤。
张蕊珠笑着拉起她的手:“二娘来,让舅舅看看你的本事。我们也该讨些赏钱好多买些瓜来做花瓜,我都雕坏好几个了。”
“不是姐姐弄的,都是我弄坏的。”苏二娘怯生生地抬起头,一双大眼看了父亲一眼,身不由己地被张蕊珠拖了过去。
“舅舅,若是二娘能一口气踢五十个,便赏蕊珠半贯钱做教习费吧?舅舅可舍得?”张蕊珠笑问。
苏瞻笑道:“方才就见到了,是你教得好。能值当给你束脩,只是舅舅可不能将这教习行业的规矩做坏了,还是按例两块腌肉两匹布帛的好。”
张蕊珠满是汗的笑脸顿时垮了下来,转身冲着苏老夫人喊道:“外婆,你看见堂堂相公竟然这么小气,舅舅可把相公们的规矩做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