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十点看书>科幻异能>星际争霸战争> 509章中部空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509章中部空间(1 / 2)

林东快速地进行了对这群乌云生物的收复,以后将乌云收复之后的分子结构进行了分化传输,给了中央系统。

随后马上提升了自己全部的无人机系统,这些无人机系统提升之后,就达到了智慧化无人机的水平,不过因为无人机数量需求庞大,而这群黑云系统,现在还不能打到他全部需要的总量。

所以林东要求这群黑云系统不断地快速自我繁殖,要求他们达到现有数量的至少10000倍以上。

黑云系统所需要的能量基本上就是普通的矿石而已,这让林东也是想象不到的,这些矿石就是非常普通的能源矿石,只要把这些矿石让黑云物体进行覆盖,黑云云团就将这些矿石吞噬。

他们一面吞噬矿石,一面进行内部细胞结构分裂,便产生出更多的黑暗云团,而黑暗云团其中的分子就被传输进入到系统里面,然后开始升级,每一个课宜居星球周边的防御舰队。

收服了,这群黑暗云团以后,他们到了林东的背后在进行扩展繁殖,这样一来,黑暗云团所阻挡的空间就完全显露在林东的眼前。这也是一片十分浩瀚的宇宙空间,只不过这个空间是在一到宇宙空间的裂缝里面,又形成了新的宇宙空间。

这种凹陷空间和裂缝空间在太空宇宙当中会存在很多,他们平时不注意的情况下,有的时候探测器都很难发现的,到如果这个裂缝空间里面有一个可疑车星系的话,那有可能那里面就存在了外星人的舰队。

林东这次率领自己的中央特混舰队返回到银河系的内部,他的一个思路就是想在银河系内部的环境下进行更多的裂缝空间的扫荡,将很多曾经没有进行详细搜索或者控制的裂缝空间,完全掌握在远征军的手里,这样一来。今后在对外远征的时候才避免银河系内出现问题。

远征军强大的舰队和自己的星际母舰正在阵线前方的空域列队,准备看着前方闪烁出来的空间进行前进。

云团已经来到了林东的背后在进行分化,生成林东的眼前看到的这片空间,按照系统蓝卡的计算,这片空间绝对不亚于银河系,整体的空间范围,而且这片空间现在出现了满天的星斗。

由于前面作战的时候,黑暗云团阻挡了整个探测器和林东自己的星际母舰的视觉范围,所以看不到任何的星空,只能看见乌压压黑沉沉的黑暗云团。

现在则是不同了,黑暗云团已经归属了远征军的管辖,他们让开了前方的空间,在前方空间布满了满天的星斗,这说明裂缝空间里面至少有不下1亿个星系。

但一亿个星系里面只能有千分之或者千万分之一的星系,才会出现有可能存在的可移居星球。

可移居星球可以说是银河系,或者是整个宇宙空间里面最为稀有的星球,可移居星球上面才有适合人类居住和驻扎的环境。

有一些星球是可以通过改造技术生成为可移居星球,例如像火星那样,人类通过在两极装置动力系统,使得火星拥有了自身引力场,而且在不断快速增加自己的大气层,使得火星上面开始发生了环境变化,最终能够达到移民的需求,而不再需要空气屏蔽罩。

不过这种要改造的星球并不是远征军,主要寻找的可移居星球,可移居星球,拥有与地球环境相同或者十分类似的环境。

林东发射了大约有200万个探测器,分散到前方四面,八方对前方遥远的星空进行扫描探测。

人类在20世纪发明了一种天文望远镜,叫哈勃望远镜,可以观测到大约1000亿光年以外。但这种望远镜的发现能力非常有限,只能发现一些在一百万一千万一个亿亿。光年的那些星光的光亮和图谱。

到了超远的距离,就无法再判别整个星系具体的结构,而且放大的倍率也只能勉强看清这个星球的全体轮廓,不能像探测器这样所携带有超强的分辨能力的光源。

超强分辨光源已经是非常强大的一种遥远探测技术,它可以探测到目标距离,至少在10000亿公里的范围,可以将1万亿公里范围的那些星球看的十分清楚。

而且还可以探测星球上面各种活动波速,包括生命卜以及机械震荡波地面微波动。这样就可以判别这个星球是否有生命体的存在,再通过包括微型脑电波的测试,就知道这个星球所存在的族群。是否达到了高等文明?。

按照远征军对心计和宇宙争夺的规则,只要发现有高等文明,这种高等文明的能力,应该至少超过地球人,所以就会被认定这颗星系属于被攻击的对象。

林东的探测器在前方,遥远的星空立刻传来了消息,大屏幕上显示出来在前方裂缝空间里,一个星系也就是被临时命名为407星系这颗星系之间发现了一个可移居星球。

而且在星球的周边发现了外星族群舰队,这是支队的详细评估,数字也到达了,林东的大屏幕上,这是一支拥有光波作战门槛的舰队。

理论上它的星际科技水平达到了超一级水平。这个水平应该属于远征军第三次全面升级之前的水平。

相当于林东的中央舰队集群单体光波作战实力,也就是没有反光波实力。407星系现在距离林东所在的位置大约有250光年。

这个位置已经超过了林东舰队的一次性闪电传输的距离,林东的中央舰队集群一次性闪电传输最多,最多能有150光年,比其他的八大舰队的传输距离要远了,50光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