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十点看书>奇幻玄幻>儒道至圣> 第566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66节(1 / 2)

这首诗表面看非常普通,只是说方运要回景国,宗午源把宝剑赠送,代表一片真心,字浅情深,本身是不错的诗词。

但是,读书人不是莽夫,许多诗词文章并不是表面上那么简单。

方运本来就有所戒备,听完此诗,立刻想起《史记》中的一个典故。

《史记》中记载,季子在出使的途中,遇到徐君,徐君很喜欢季子手中的宝剑,但没有讨要,季子也看了出来。不过,季子要佩剑出使他国,什么都没有说。

等出使他国完毕,季子回返,准备把宝剑赠予徐君,但是,此时徐君已死。于是,季子就把宝剑挂在徐君坟前的树枝上。

这是一段被古人称颂的故事。

同样的典故,同样的诗词,若是颜域空用,那必然是一片真心,但若是宗午源所作,明显有诅咒方运死的意思。

若宗午源不是世家子弟,面对这种诅咒,景国有权直接到刑殿上诉,严查此人,毕竟是十分严重的以下犯上,违礼。但是,宗午源不仅是世家嫡系,而且宗圣还活着,就算撕破脸皮起诉宗午源,最后也不会有任何结果,最多是宗午源口头认错不该乱用典故。

景国众人憋着一肚子火。

一些庆国人露出得意之色,斗诗论文、唇枪舌剑,乃是读书人的本事,庆国丢失一州,骂一骂方运也算出了口气。

不过,那些文位较高的庆国读书人大都微微低头,他们明显不屑于参与这种争斗,但身在庆国,又不能反对同国之人,只能沉默。

方运知道,现在庆国人都在看自己笑话,都想让自己情绪失控说出一些失礼的话,但是他淡然一笑。

无论是宗午源还是庆君抑或他人,全都不明白方运为何毫不在乎。

庆国文相老奸巨猾,立刻轻咳一声,拱手道:“方虚圣,我庆国三人已经赠诗完毕,若您不嫌弃,就回赠一首吧。您是离开之人,按惯例不作送别诗词。此刻正值无限春光,桃花初放,江水滔滔,任意一景皆可入诗词。”

方运微笑道:“我想作两首词。此地既然是江南,那第一首就作《忆江南》吧。”

“恭候虚圣大作!”古复后退一步,表示礼敬。

方运背负双手,微微抬头,望向长江。

在场大多数人立刻微微颔首,有的人甚至稍稍弯腰,表示对方运的敬重。

方运慢走几步,走到十里亭中,张口诵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方运诵完这首白居易的名篇,赞声雷动。

“好!”

“不愧是方虚圣,同样是临场所作,一人压三士!”庆国一位老翰林毫不吝啬赞美之词。

“色彩浓烈,异常明丽,一词道尽春日江南的美丽!”

此刻庆国人就事论事,没有人敢指责,也没人愿意指责,毕竟是写得真好。

“日出江花红胜火中的江花,应该是江边的红花吧?”

“不好说。旭日东升,可染红江中浪花。”

“绿如蓝用得好啊,江水的绿色比制作青绿色的染料更加绿,明艳之色,跃然眼前。”

众人纷纷议论,但声音突然小了下去,只因有一个年轻进士突然发问。

“方虚圣从未来过江南,为何说‘风景旧曾谙’。未见江南景色,怎能说风景早就熟悉?”

宗午源等人面色一沉,没有说话。

众人面面相觑,仔细一琢磨,有人恍然大悟。

这句话明显是指,这江南许多地方本就是景国的国土,方运身为景国人,本就应该早早熟悉。如果这种说法成立,那第一句江南好,用意太明显了。

说是忆江南,不如说是方运以胜利者的姿态返回江南!

景国众人微微点头微笑,大概明白了方运作此诗的意图,方运只用一首词证明自己是胜利者,从更高的层面来反击宗午源。

江南好,是因为往日的风景必将重现!

就如同方才景国人无法反击宗午源一样,庆国之人也没办法指责方运什么,更何况,方运没有任何人身攻击,是以胜利者的堂堂正正之姿写此词,哪怕承认其中的隐喻,也无可指摘。

古复不想这种场面继续尴尬下去,于是道:“请问方虚圣,您的第二首呢?”

方运看了一眼宗午源,又深深看了一眼庆君,转身就走,边走边舌绽春雷。

“待来日,本圣驾临庆国皇宫,携此宝剑,将第二首词赠予庆君!”

庆君脸色剧变。

第810章 臭不要脸

敖煌跟在方运身后,扭头看着庆君,露出阴恻恻的笑容,道:“臭不要脸的庆君,等方运驾临庆国皇宫的时候,本龙一定会出现!这些天,本龙怕被方运骂,本来憋着一肚子邪火!你们先逼得丘崇山那种好汉为难方运,把他活活累死,又让宗午源这个同样臭不要脸的诅咒方运死,这个仇,一定得报!”

庆君不敢责斥敖煌,只得解释道:“煌亲王此言差矣,文战乃是两国交兵,各显其能。方虚圣不伤分毫,我庆国除了丘崇山,连屈寒歌也被杀,明明是我们败了,您为何还要咄咄逼人?”

“屈寒歌死活关本龙屁事?那是他自己找死,方运已经警告他了,让他别毁真龙古剑,他不听怪谁?臭不要脸的,你还有理了?你给本龙等着!”

庆君和宗午源被敖煌左一个“臭不要脸”右一个“臭不要脸”骂得无比难堪,但都没有再说话,忍了下来。

“算你们聪明,知道闭嘴!臭不要脸的!”敖煌白了庆君一眼,摇头晃尾巴跟在方运身后。

一部分景国官员憋着笑,跟着方运上船,剩余的景国官员留在原地,准备继续接下来的谈判。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