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二,秋高气爽,之前的一场秋雨让整场考试带了一丝凉意。
第二场考的则是官场应用文,分上下往来的公文和根据提供案例来撰写司法判文两种,主要以《五经》一道,并试诏、判、表、诰一道,要求字数达三百上为优。
对于璇玑来说这种文风驾轻就熟,再以自己经历那么多世界的眼界,对于五经一道,璇玑算是颇有见解。
旁征博引,言之有物,相信一定会让众多考官耳目一新。
再加上自己那个“大文豪”的属性也不是白来的,以一些现代人的见解去透析古代的历史,想必会戳中很多考官的心思。
璇玑胸有成竹,提笔在试卷上写道。
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注)
经历的一番折腾,终于迎来了最后一场。
八月十五,中秋佳节,考生备战最后一关。璇玑暗暗决定,经历着最后一场回到府上,一定让她母亲给她蒸一锅大闸蟹,补偿一下这几天遭的罪。
安琪在纯白空间对着璇玑啧啧两声,“嘿嘿!说人家学子遭了几天罪,我还能认同,但是主人您不知道多享福,我还见你在空间内不仅天天泡澡,还吃了两只大烧鸡呢!”
“闭嘴吧你!”
这第三场便是以五道时务政策结合经学理论,对本朝现有的时事政务发表议论和见解,这一关,写的便是策论,时事策论。涉及的是具体的国计民生问题,要求考生直接点题,书写相应的对策和办法。
朝廷选拔人才的目的就是为了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空谈理论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所以这些考生还要因地制宜,而不是夸夸其谈,这也就说明了为什么很多人即使高中,也只能在翰林院编书。
所以,科举选拔出来的人才除了文采斐然以外,也要能结合实际,处理政务。
所以策问一题重中之重,恰巧璇玑知道这一重,私底下偷偷的调查过本次乡试的主考官,对其喜,好打动他,忽悠他,让他看了自己的叙述会有深深的代入感,这种不谋而合的政治讯号,可以让主考官直接给她打一个高分。
当然若是有些学子运气不好,无论你文采再如何出众,可惜政治观点与主考官相佐,那么抱歉了,拜拜了您嘞!
之前两场璇玑都很满意,在这最后一场必须要慎之又慎。
策问一题可不比旁的,璇玑相信以皇帝的心思,这试卷肯定不等批示就会传到皇帝的桌案上。
所以璇玑面临的问题又多了一种,不仅要迎合考官的主要思想,还要让皇帝满意,她摇摇头,为什么当初为池金鳞写策论的时候没这么多麻烦事儿。
璇玑没有着急落笔,而是就当前的问题仔细的审查了一遍,在脑子里构思了全部的段落,反复斟酌,力求精益求精。
在第二天她才正式动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