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十点看书>穿越重生>抗日之铁血战魂> 第754章 中原大战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54章 中原大战1(1 / 2)

中原战场原本打得势均力敌,第二野战集团六个纵队对日军四个精锐师团,日军倾尽全力进攻,第二野战集团弹性防御,谁也奈何不了谁。但是第三野战集团三个纵队的来援和那场活见鬼的冬季暴雨瞬间就打破了战场上的僵局。

河南冬季是出了名的干旱,小雨和雨夹雪会下,但是像这种持续两个多小时的暴雨却是百年难得一遇。这场暴雨把南阳盆地那几条原本处于枯水期的河流生生灌成了浊浪翻滚的大河,山洪居高临下倾泄而下,日军四个师团无一例外,全都遭遇了洪水。正在宛城附近与第二野战集团激战的坦克第3师团和第26师团最惨,他们所处的位置地势低洼,脱离河道束缚的洪水猛灌过来,转眼之间他们的阵地就成了一片汪洋,三千多名日军士兵被活生生的淹死在战壕里,他们辛辛苦苦架设的数道浮桥也让洪水给冲垮了,众多火炮及运送炮弹的车辆更是泡在了污水之中!

两位师团长目瞪口呆,心里有一万头羊驼在奔腾咆哮。河南不是比较干旱的吗?怎么都冬季了还下这么大的暴雨?真是日了狗了!

完全不给他们任何反应的时候,第二野战集团便全线发动反击了。由于天色阴沉,航空兵无法出动,炮兵就成了第二野战集团最强大的火力支援。第二野战集团一口气调集了三百三十八门大口径榴弹炮和迫击炮,四十辆122毫米口径四十联装火箭炮和一百五十辆107毫米口径十二联装火箭炮,向日军那被泡在污水中的阵地实施猛烈的炮击,铺天盖地的炮火将满是污水的阵地生生打成了烂泥潭,日军士兵像被暴风扫中的蚂蚁,在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中成撮成撮地裹在污水中抛向半空,泥浆都给打得沸腾开来。第二野战集团的指战员们踩着炸点,怒吼着冲向日军阵地,势如洪水!

日军泡在污水中拼命射击,苦苦抵挡着来自四面八方的猛攻,两军在泥泞中用枪械、刺刀、枪托、工兵锹甚至石块、拳头凶狠地拼杀着,战况极为惨烈。

正在信阳一带与第4纵队对峙的日军第39师团见势不妙,立即派出第232和第233步兵联队前去增援陷入苦战中的坦克第3师团和第26师团。可能师团长阁下认为这是一个机会,第二野战集团的主力部队要么躲在铜柏山上,要么躲在各大县城中,攻坚能力不足的日军想歼灭他们很困难,但现在敌军主力离开了坚固的防线,正是将其歼灭的大好机会!但是,一天之后他就为这个决定后悔到肝都绿了:

当这两个联队渡过淮河,雄纠纠气昂昂的直奔南阳盆地而去之后,信阳东面方向突然卷起一股狂澜,一直躲在山上的第4纵队主力从山上猛冲下来,直扑信阳,师团长在望远镜里看到了这支大军从山上倾泄而下的情景,“他们漫山遍野地运动的时候,仿佛整座山都在运动”。顷刻之间,信阳便被围了个水泄不通。更惨的是,以前他们欺负第4纵队没有重炮,没少对第4纵队开群嘲,可是当第4纵队将信阳团团包围之后,一个装备四十多门152毫米加榴炮的重炮团加入了攻城序列,隆隆炮声让整个信阳都震动起来。

第39师团大惊失色,赶紧命令那两个联队火速回援。

第232和第233联队一听后院起火,顾不得支援南阳了,火烧屁股似的再次渡过淮河往回赶。当他们的先头部队抵达彭家湾的时候,让人毛骨耸然的尖啸声骤然响起,122毫和107毫米口径火箭炮炮弹汇成一道道火红的钢铁爆布从天而降,密集地落在日军重兵集结的区域,哪里有大批日军,哪里就是一片火海,第232联队先头一个大队在几分钟之内便灰飞烟灭。在日军惊骇欲绝的目光中,成群的坦克、装甲车、汽车潮水般漫野而来,形成一个巨大的铁箭头,直指彭家湾。这是第三野战集团的第15纵队,他们早就抵达信阳附近,就等着第39师团的主力离开信阳城了。

第39师团主力被挡住了去路,在坦克群的冲击之下节节败退。如果仅仅是这样也就算了,最惨的是,就在他们拼尽全力向第15纵队发动攻击,试图突破他们的防线冲进信阳城的时候,在他们的后方,正阳县方向,第16纵队两个旅神不知鬼不觉地穿越了黄泛区,从他们后背压了过来。第39师团猝不及防,被打得阵脚大乱,后方重镇明港一下子就丢了,两个步兵联队一个工兵联队还有一个野炮联队,都给堵在了淮河边!

如果仅仅是被堵在淮河边他们倒也不怕,问题是明港这个鬼地方就是一个由淮河从平原上切割出来的三角洲,这个舌形三角洲宽二十七公里,纵深二十一公里,三面都被淮河包围!换句话说,第16纵队只要盯住淮河,防止他们架设浮桥溜走,就能用区区两个旅将他们这一万五千多人全部困死在这巴掌大的地方!事实上第三野战集团也是这样干的,猛烈的炮火不断向三角洲每一个渡口倾泻,日军辛辛苦苦架起来的三道浮桥全部被炸飞,渡过河的两个大队在第15纵队的猛烈进攻之下很快就全军覆没,第15纵队堂而皇之的将大炮拖到淮河边,沿着河岸排开,朝着包围圈内的日军猛烈开火,日军顿时血肉横飞。

第39师团就此被分割成两半,他们的命运已经注定了,唯一的悬念,就是被分割在淮河两岸的部队到底哪一部分先完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