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9节(2 / 2)

谢鹏程教授激动得唾沫横飞,看得出来,老爷子之前一定听了不少挤兑的话,这会儿研究成果出来了,他也跟着好好扬眉吐气了一把。

叶知秋把手从谢鹏程教授手里抽了出来,拍了拍谢鹏程教授的胳膊,说,“谢老师,您和您的团队都辛苦了。您研究团队内所有参与盾构机研究的人,工级都上调两个等级。另外,项目主要负责人发一千的奖金,主要骨干人员发六百,普通研究人员发三百,您统计一个名单出来,我让财政局给做这个奖金单子,直接走县财政。”

看完盾构机的样机后,叶知秋又连忙去了工农兵大学的土木系,同土木系的系主任贺荣恩教授谈临海市内轨道交通的规划方案。

叶知秋道:“贺教授,临海市内的轨道交通是要实现全市覆盖的。我知道现在大元汽车厂生产出来的公交车已经能满足城市居民的基本出行需求了,但轨道交通同样非建不可。”

“您这边需要负责城内进行轨道交通站口的规划与施工问题,五座已经规划好的火车站旁边必须有地铁站,这样才能把临海市内的交通与国-家交通网联合起来。”

“另外,九合区内找一处比较空旷的地方,将飞机场按国内标准规划出来,我们去向国-家申请建设飞机场,地铁站需要将飞机场和临海市内交通连接在一起的。”

贺荣恩教授面露凝重,“叶局长,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我们的财政能拿出这么多的钱吗?”

叶知秋挑眉,“钱不是问题,哪怕现在拿不出来,将来肯定会拿出来的。一边修铁路一边赚钱,我们临海市不是一直都这么走过来的么?原先就一个四季养生粥厂,不照样把临海市建设成现在这样子了?”

修地铁又不是一下子就需要把全款都砸进去,一边修一边赚,只要赚钱的速度快过花钱的速度就成。

再者,临海市内目前正在经历‘产业链疯狂完善’的阶段,围绕九合区的农田种植业,正大食品厂衍生出一系列的食品加工厂,最最最不被重视的纺织厂也衍生出了拖把厂、服装厂等,一个大聚宝盆联动着一群小聚宝盆,临海市的经济如同芝麻开花一样节节攀升。

如今的临海市,临海区内的路面已经全部硬化,其它四个区内原本县城所在的地方也完成了路面硬化工作,现在已经开始硬化乡村道路了。

来临海市视察的那些人看着临海市的变化,回到首都都感觉有些不适应了。

为啥临海市的高楼一栋接着一栋地盖,工地一个接着一个的开,首都就好多年都没什么变化呢?

首都作为国内最好最大的城市,火车站数量都比不上临海市,这说得过去吗?临海市已经开始建造地铁了,首都怕是连建设地铁的规划都没有。

最最最让这些人接受不了的是首都的路面硬化,虽说首都的路面硬化早就有了,但同临海市那崭新的柏油马路比起来,首都的路面太斑驳了,一点儿新时代的气息都没有,临海市的柏油马路又黑又平,乘坐轿车走在上面,丁点儿颠簸的感觉都没有,轿车在首都行驶的时候,虽说也不会一直颠簸,但终归是比不上临海市的,至于首都里那些胡同巷弄中,车开不进去,只能骑自行车走,从胡同这头走到胡同那头,人就如同骑车走在搓衣板上一样,颠得人手都麻了。

视察的人将临海市的发展现状如实汇报了上去,高层领导感觉有些惊讶,“那临海市的发展……真有这么快?一个根基薄弱的县城转为地级市之后,带着十几个一穷二白的县城搞发展,发展得居然比京城还要好?”

视察的那人赶紧解释,“同京城依旧没法儿比的,只是有些地方已经超过了京城。比如说路面硬化,新建的高楼大厦,年轻人的受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等等……领导,如果您有空的话,我建议您亲自去看看,我感觉那临海市的发展很有意思,我们一直困惑的地方,或许能在临海市找到答案。”

高层领导动了心思,决定亲自去看看,不过不是现在,而是来年春天。

“再给他们几个月,看看能发展到什么程度,是不是真的像你们说的那样日新月异。不过你们可以找一批人去考察考察临海市的教育模式,看看距离我们所追求的教育公平这个目标远吗?符不符合我们的国-家性质?”

视察的领导又往临海市跑了一趟,回去就同高层领导如实汇报了。

“临海市那边的教育模式目前很稳定,但同我们追求的教育公平不一样,而且差别挺大的。”

高层领导蹙紧眉头,“难道是他们那边搞起了精英教育?老百姓都没学上,只有达到什么什么要求的人才能上?”

“那倒不是……”汇报的那人有些为难,他仔细斟酌过措辞之后,才说,“临海市的教育模式虽然与我们追求的不太一样,但我感觉他们所追求的教育公平更合理。起码比我们所追求的教育公平合理。”

高层领导眉头皱的越发深了,“说说你的理由。”

“我们追求的教育公平,是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这没问题,可我看很多工农兵大学都出现了培养出来的工农兵大学生不如原先那些普通高中毕业生的情况。工农兵大学的录取是推荐制,人人都可能被推荐,地头种地努力的人可能被推荐,伺候公公婆婆孝顺的人可能被推荐……这些优良品德应该发扬,但不应该作为录取大学生的标准。”

“品德好、做事踏实的人,不一定擅长搞学术,脑瓜子不一定灵光,让他们去念大学,实在有些强人所难。不仅强学生所难,也强老师所难。”

高层领导点头,沉声问,“那么,这些人就不具备受教育的权利吗?”

“不,都具备。我觉得临海市那边做的就挺好,临海市那边的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是公平的,但初中毕业时就会采取学生分流制,将一些适合念书的人送往高中去学更难的知识,一些不适合念书、分数不行的人就送去学一些专业知识,比如说生产线的实际操作等等。”

“高中课程学完之后,还有一次学生分流的机会,选拔愿意学且天资不错的学生进入大学,一些不怎么愿意学或者是天资普通的人就会被分流去学专业技能,培养成为各个工厂的技术骨干,进入大学之后,学习两年,同样还有一次分流。只要你想念,一直都能找到适合你的分流处,一直都能学习……我觉得这才算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不应该是把教育资源浪费在不懂得珍惜教育资源,不懂得利用教育资源的人身上。”

第83章 走访

实在是派去视察临海市的人描述得太好了, 高层领导也动了去临海市看看的心。

次年三月中旬,临海市内第一条地下轨道交通线路修成,高层领导也从首都悄悄出发, 途径东山省泉城,终抵达临海市。

高层领导没让手下的人惊动临海市的市政-府, 而是悄悄找了一个招待所住下, 然后开始秘密走访临海市的民生情况。

高层领导先去看的是临海市百货大楼内的消费水平。

一个城市的消费水平可以大概反应这个城市内居民的生活水平, 如果老百姓抠抠搜搜啥都舍不得买, 那能说明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好吗?只有老百姓兜里有了富余的钱, 暂时没什么生活压力时, 老百姓才会舍得掏出钱来消费, 才会去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

高层领导站在临海市百货大楼门口,看着那足足有七层高的大楼,整个人都恍惚了一下, 他问自己身边的副手,“咱们京城有这么高的百货大楼吗?”

那副手在来之前就做过功课了,他小心翼翼地看了高层领导一眼, 拿捏不准高层领导为什么要这么问,更无法从领导脸上的表情中读出一些信息来, 只能实话实说。

“据我所知,咱们京城最高的楼比这个高, 但百货大楼没这个高。临海市这个百货大楼是前年年末才新建好的, 名字叫便民购物中心,里面按楼层卖东西,一楼是卖生鲜水产、猪肉羊肉这些, 二楼是卖大件物事的, 缝纫机、自行车、洗衣机这些, 都在二楼,再往上面走,有两层是专门卖吃食的,最顶上那三层是卖布匹衣服的。”

“据当地的老百姓说,只要想买东西,就一定能在便民购物中心买到,而且里面的价格合适,东西质量也好,老百姓们都喜欢从这边买东西。”

那副手犹豫了一下,低声同高层领导说,“领导,我有一句话不知道该不该讲,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同您说一下。根据我们了解到的情况,这便民购物中心一天的消费流水在去年就已经破万了,现在一天大概在四万左右。”

高层领导:“……”他脸上的表情险些裂开。

“一天的消费水平大概在多少?你确定你们了解到的情况没错?要是一天有个几千,那还算正常,一天的消费水准有几万,怕不是立场出了问题,把资本主义那一套剥削劳动人民的坏思想给学过来了!”

高层领导黑着脸走进便民购物中心,一进门就看到两个长相淳朴衣着更淳朴的老太太拎着好几兜东西从里头有说有笑地走了出来。

高层领导走上前去,脸色缓和了几分,主动问道:“大姐,我们是从外地来的,想找您了解一些情况。您觉得这便民购物中心怎么样?还有就是,你们觉得临海市的市政-府怎么样?”

那副手悄悄走到淳朴大姐的耳边,低声嘀咕了一句,交代了一下自己的身份,不过他说的是谎话,没直接同那淳朴大姐说自个儿是陪着经常上报纸的大领导来的,而是胡诌了一个京城的单位,说是那个单位下来了解地方情况的。

那淳朴的大姐愣了一下,抄着一口大葱味的临海方言说,“这便民购物中心好哇!当然是好哇!这么漂亮,货品这么全的便民购物中心,可比之前的百货大楼好太多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